|
夏季是傳染病的多發季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細菌性痢疾、狂犬病、急性血性結膜炎等。
另外,7月是暑假了,學生在暑假要警惕意外傷害,居民在夏日工作或外出時注意預防高溫中暑、驅散蚊蟲防止蚊媒傳染病,本月依然要防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一、流行性感冒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季節性流感的主要傳染源,流感的傳播途徑以飛沫傳播為主,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在學校、托幼機構和養老機構等人群密集的場所易發生聚集性疫情。
如何預防
①打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
②勤洗手
勤洗手是預防流感傳播最簡單、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外出回家后,接觸公共物品后,打噴嚏、擤鼻涕后,觸摸口腔、鼻、眼睛前后,飯前便后等都應該及時洗手。
③避免接觸有流感樣癥狀的人
流感患者是最主要的傳染源,家里有人感染流感,建議盡可能隔離,尤其減少與孩子、老人接觸。不得不接觸時,可佩戴口罩,以降低感染風險。
二、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
如何預防
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以及外出游玩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
勤通風:居室應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少聚集:建議在疾病高發的季節,盡量少帶孩子到人多擁擠處玩耍,如室內兒童游樂場等。
勤清潔:經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等餐具和用具。
勤觀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皰疹或皮疹,如有,應盡早就醫。
打疫苗:EV71是更容易導致手足口病例發展為重癥甚至死亡的病毒型別,接種EV71疫苗(6月齡-5歲)可有效預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議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程序。
遠病患: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都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應避免親密接觸病人,不建議跟病人擁抱或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等,避免感染。
三、細菌性痢疾
又稱為志賀菌病,是志賀菌屬(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主要癥狀是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黏液膿血便,同時伴有全身毒血癥癥狀,嚴重者可引發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腦病。
如何預防
①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不喝生水,不食生冷變質的食物。
②做好手衛生消毒,飯前便后及時洗手,特別注意飲食和飲水的衛生情況。
③我國主要采用口服活菌苗,對同型志賀菌的保護率約為80%。
四、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狂犬病病毒通過患狂犬病的動物咬、抓傷,或者人黏膜、破損皮膚接觸了患狂犬病的動物唾液、組織等進入人體,引起發病。病死率幾乎100%。
如何預防
預防狂犬病的手段很簡單,一方面給犬接種疫苗,提高犬的免疫率;另外,也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避免被動物致傷,一旦致傷,要及時處理傷口,盡快就診,接種狂犬病疫苗。
一旦被犬咬傷或抓傷,不要存在僥幸心理,要及時到狂犬疫苗接種門診進行規范的傷口處置和疫苗全程接種,必要時,還須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就診前,若有條件應盡快用肥皂水和流動清水交替沖洗傷口。
五、急性血性結膜炎
急性血性結膜炎也就是民間人們所說的紅眼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眼病。其傳染途徑主要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接觸了病人使用過的物品,如毛巾、錢幣、臉盆、鍵盤、鑰匙或門把手等。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紅眼病,特別是夏秋季(6~10月),要注意防范。
如何預防
①注意個人衛生,不用臟手揉眼,給小孩準備自己的毛巾,不要和別人混著用,特別是在幼兒園的小孩,要特別的注意。
②不要亂用“預防性眼藥水”,以免交叉感染。
六、意外傷害
暑期是兒童青少年意外傷害的高發期,家長的疏忽大意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兒童青少年傷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有跌倒/跌落、道路交通事故和燒燙傷等。此外,夏季和暑期也是兒童青少年溺水的高發季節,應格外引起重視。
如何預防
1.文明乘車,安全出行。
2.紅燈停、綠燈行,騎車安全要注意。
3.不亂穿馬路,過馬路走人行橫道線。
4.防火意識要常有,遇到火情不慌亂。
5.用電安全知識要牢記,電線電器不亂玩。
6.動物也會發脾氣,被咬盡快去就醫。
7.不爬高、不亂跳,濕滑的地面走路要當心。
8.游泳要到有專業救護人員的游泳池,需有大人陪同。
9.不**,使用中的電器不亂摸。
10.臺風期間少外出,防風防雨防雷電。
11.使用電子產品有節制,不沉迷,防被騙。
12.出游注意安全使用游玩設施,不去危險地段。
七、高溫中暑
根據往年氣象經驗,新區7月份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可能性較大;伴隨梅雨季節,可能出現高溫、高濕環境;露天作業或體質虛弱的特殊人群,如果不重視防暑降溫,可能發生高溫中暑。
如何預防
1.嬰兒和兒童對高溫敏感,而且寶寶們對不舒服的反饋往往不夠清晰和準確,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及時幫助他們調節環境溫度,及時補充水分,盡量避免正午外出和太陽直曬。
2. 老年人體溫調節功能減弱,對抗高溫能力較差,高溫天氣下,應待在陰涼的室內,必要時打開空調降溫;生活在農村地區的老人,應避免日間的田間勞作;獨居老人,子女應給予更多關心,早晚各打電話問詢。
3.慢性病患者人群高溫中暑的風險要高于健康人群,要注意服用的藥物是否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和外周神經,必要時可以咨詢臨床醫生。
4. 對于室外工作,應嚴格遵守高溫作業時間要求: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施工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積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露天室外作業。因生產需要,不能按規定停止高溫作業時,應強制員工規范穿戴長袖工作服、防護手套、勞保鞋、防護面罩等防護用品,應適當調整作息時間,采取“做兩頭、歇中間”的方法,嚴格控制室外作業時間。
八、蚊媒傳染病
夏季高溫高濕天氣利于蚊媒孳生,新區歷年蚊蟲監測數據顯示,6-9月是蚊蟲活動的高峰季節,公園和居民區是白紋伊蚊高密度場所。蚊子可以傳播多種傳染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瘧疾、登革熱等。
如何預防
1. 家中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蚊香、電子驅蚊器、電蚊拍或家用殺蟲劑殺蚊驅蚊。
2. 水培植物的水要定期更換,至少一周一次,及時清理家中花盆、水缸、廢棄罐子的積水。
3. 外出時,穿長袖衣服和長褲,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噴涂蚊蟲驅避藥物;避免在樹陰、草叢等蚊蟲較多的地方逗留。
4. 開展環境整治,**雜草、積水,消滅蚊蟲孽生地。
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已成為國內外流行優勢毒株,其潛伏期縮短,多為2-4天,傳播能力更強,傳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我國自去年底的一波疫情后,短時內人群通過自然免疫建立了較為牢固的免疫屏障,但病毒并未消失,一旦人群免疫力下降至低水平,或病毒變異,疫情仍有可能發生。
如何預防
1.積極接種新冠疫苗。在沒有接種禁忌癥的情況下,符合條件的人盡早接種疫苗。
2.繼續做好個人防護,繼續做好“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無論是否接種過新冠疫苗,仍要做好個人防護。堅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個人衛生。牢記“防護五還要”: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
3.進行自我癥狀監測。如果出現發熱、乏力、干咳等癥狀,先用抗原自測或核酸檢測,明確是否感染。一旦感染,減少外出,相對獨立房間居住,最好使用獨立衛生間,如共用衛生間,使用后立即消毒。做好健康監測,每天早晚各1次體溫測量。要減少與其他人面對面接觸,與家庭其他人分餐。使用過的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放進專用帶蓋垃圾桶。必要時對癥用藥,服藥時按藥品說明書服用,不盲目使用抗生素。
如果持續出現三天以上的發熱并不降溫,有氣喘、呼吸困難、氧飽和度下降,同時基礎病變在原來的基礎上加重的,建議應及時就醫,并且聯系社區醫生。并且按照分級診療的方式及時轉診。就診時注意首先盡量自我保護,不與外人接觸,可通過交通工具,嚴重者救護車,最好自駕到醫療機構。
來源: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南昌、疾控U健康
|
來自新樂山APP發送的消息
|